一、脑梗的发生机制
脑梗,全称为脑梗死,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表现,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,缺血、缺氧而软化坏死。周衡主任指出,脑梗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:
1.血栓堵塞血管:某些心脏疾病(如房颤)易形成血栓,血栓一旦脱落,便可能随血流进入脑部,堵塞脑组织供血血管。同时,血液中的“坏”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,形成粥样硬化斑块,斑块破裂后同样会形成血栓,引发脑梗。
2.供血动脉狭窄:脑部供血动脉(如颈动脉)发生粥样硬化,导致血管腔狭窄,血流量减少。当血压波动时,脑组织易缺氧、缺血,进而坏死,引发脑梗。周衡主任特别强调,颈动脉是大脑重要的供血通路,超过70%的脑梗死与“颈动脉斑块”破裂有关。
二、脑梗的典型症状
周衡主任表示,脑梗并非“悄无声息”,其发作前6~8周往往有典型症状:
1.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,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;
2.双眼向一侧凝视,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;
3.说话不清或理解语音困难,意识障碍或抽搐。
他提醒,脑梗发生后的3~6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,一旦发现上述症状,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。
三、脑梗的防治策略
1.调节生活方式
戒烟限酒:避免主动及被动吸烟,通过嚼口香糖等方式转移吸烟欲望;限制酒精摄入,保持适量。
合理膳食:遵循“四低二高”原则,即低盐、低糖、低脂、低热量,高维生素、高纤维素,多吃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类食物。
适当运动:选择散步、慢跑等有氧运动,每次30-60分钟,每周3~5次,循序渐进,量力而行。
保持乐观心态:避免抑郁、焦虑等不良情绪,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2.规范用药
抗血小板药物: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,用于预防血栓形成。
抗凝药物:如肝素、华法林等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降脂、降压、降糖药物:针对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患者,合理规范用药,控制病情。
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:如中成药通心络胶囊,保护血管,预防脑梗。
3.定期体检
周衡主任建议,定期进行血脂、颈部血管、下肢血管、血糖、血压筛查,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,做好预防工作,减少急性脑梗的发生。
昆明康瑞医院携手周衡主任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、科学的诊疗服务。通过深入了解脑梗的病因、症状及防治方法,我们共同守护生命健康,让更多人远离脑梗的威胁。
热点问题:本月脑梗患者关注的问题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