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很不友好,容易发生急性事件。我们都知道急性脑梗发病突然、病情危急、致死率高。但是庆幸的是发生的时候,身体会有明显的症状,让我们能及时抢救逆转生机!
但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种更危险的脑梗,它会悄然而至,不凶猛、不紧急而且还慢悠悠地到来。2/3老年人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这种脑梗!这种危害脑健康的疾病就是慢性脑缺血,
一、认识慢性脑缺血
慢性脑缺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长期不足,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。与急性脑梗的突然发作不同,慢性脑缺血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就像一把 “慢刀子”,在不知不觉中对大脑造成损害。
二、慢性脑缺血的危害
认知功能下降
长期的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,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维迟缓等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。严重时,可能发展为痴呆症。
情绪和精神障碍
患者可能出现焦虑、抑郁、烦躁不安等情绪问题,以及失眠、嗜睡等精神状态的改变。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运动功能障碍
慢性脑缺血可能导致肢体无力、步态不稳、平衡失调等运动功能障碍。患者在行走、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会感到困难,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。
增加急性脑梗的发生风险
慢性脑缺血是急性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。长期的脑部供血不足会使脑血管逐渐受损,容易形成血栓,一旦血栓堵塞血管,就会引发急性脑梗。
三、慢性脑缺血的警示信号
头晕头痛
频繁出现头晕、头痛,尤其是在劳累、紧张或睡眠不足后加重。这种头晕可能是持续性的,也可能是间歇性的,但往往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。
耳鸣眼花
耳朵出现嗡嗡声、听力下降,眼睛出现视物模糊、眼前发黑等症状。这些可能是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听觉和视觉神经的表现。
记忆力减退
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,或者对熟悉的人名、地名等记忆模糊。记忆力减退是慢性脑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,容易被误认为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。
情绪改变
情绪变得不稳定,容易焦虑、抑郁、烦躁不安。或者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,变得冷漠、孤僻。
睡眠障碍
出现失眠、多梦、易醒等睡眠问题,或者白天过度嗜睡。睡眠障碍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关。
肢体麻木或无力
一侧肢体出现麻木、无力感,或者手脚不灵活,动作协调性下降。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运动神经的正常功能。
四、如何预防慢性脑缺血
健康生活方式
保持均衡的饮食,减少高脂肪、高盐、高糖食物的摄入,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。坚持适量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。戒烟限酒,避免熬夜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控制危险因素
积极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,定期测量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按时服药,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。
定期体检
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特别是脑部检查,如头颅 CT、磁共振成像(MRI)等,可以及早发现慢性脑缺血的迹象,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。
避免过度劳累
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,注意劳逸结合。适当安排休息时间,放松身心,缓解压力。
总之,慢性脑缺血是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,它的危害不容小觑。我们要提高对慢性脑缺血的认识,及早发现警示信号,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,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。让我们警惕这把 “慢刀子”,远离慢性脑缺血的困扰。
热点问题:本月脑梗患者关注的问题.